前不久看到小红薯上的一条发文
作为一个累计在这里待了有一年半载的鼠鼠,不禁让人想起《围城》那句最经典的名言。大厂的要求雀实会更高,毕竟现在互联网早就不比十年前了。当初校招的时候,就是奔着带厂来的,因为自己也喜欢技术,本以为大厂牛人会更多,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,然而当自己真正进入后逐渐发现,所谓的大厂,也可能只是厂大而已。
存在的问题 #
厂大的通病 #
国内大厂有一个通病就是每人都背负着KPI,当你暂时完成日常工作,还总是会有KPI在压着你,使得你难以喘息。此外还会多少都面临着人多效率低,流程繁琐僵化的问题。对于技术人员,还很容易成为螺丝钉。早就听说过螺丝钉理论,所以会看到有人分享经验时说第一份工作去小公司/初创公司会更具备成长性,我还不信邪,直到我亲身入了局。阿里字节的加班文化那都是出了名的,本以为沟嘀会好些,可没想到我领导曾跟我强调“拼搏精神”…
“凡是是长期业绩不好、从来不拼搏的人,不是我的兄弟”
官方账号上每年至少一次高调涨薪,实际雷声大雨点小,虚无缥缈的20薪毫无诚意,大饼远比中秋月亮圆。每个子集团和子公司的福利待遇都可能不同,这就意味着在同一个职场干差不多的活实际收入差距很大。此外我的部门还存在有会议繁多的问题,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成本,一次会议的参会人员越多,时间越长,则成本就越高。当然了,失去的投入工作的时间可以通过加班来弥补,对于我部门的加班制度,基本能算作是无偿了。
形式主义之风 #
结果第一 #
在职期间,经历了一次企业价值观的转变,即核心价值观改成了“结果第一”。沟嘀还有一个专门的视频说明了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,强行要求每人都要刷,领导能看到谁没刷,会在群里通晒鸭梨你,但我看后只能说“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”。甚至每个部门都要专门组织会议讨论,本来沟嘀的产研氛围就压抑,每人都有活要干,可以看出其实没人愿意花时间讨论这个议题,领导其实也是个高级别的打工人,他也要给上头交代罢了,最终就是每个人都绞尽脑汁憋出点自己虚伪的见解而已。对我这种打小就对形式主义嗤之以鼻的人,待在那个会议室里听他们若有其事地侃侃而谈就如同被强行喂💩一样难受。
xingyun coding dddd #
行云是沟嘀产研项目的管理平台,代码分支管理也在上面。自我进入沟嘀以来,就不知道出过几次幺蛾子。引用某前同事的话:
“尽整些有的没的!”
从某一天开始,对研发人员的git commit message拟定了规范,这本也不算坏事,毕竟有人喜欢在message里写入各种mmp,我甚至还见过类似这样的生产代码,实在令我印象深刻
if return_code != 0:
print("mmp")
看得多了我都受其影响。。。
提交规范本意是好的,但执行起来实在是一言难尽。因为不仅仅是规范提交信息,还要求你每个代码分支都绑定行云的产品需求。实际执行的情况belike:
- 接到新需求,创建代码分支,提交分支
- 发现远程git服务器拒绝了分支创建请求,因为分支需要绑定需求
- 尝试在一堆杂乱的需求管理中找到本次需求,发现产品根本没创建这个需求,遂喊产品
- 一小时甚至更久都没回复,产品在忙或者干脆就是不想鸟你
- 去工位找产品当面对峙
- 有需求后绑定,开始coding
- 写好一部分,提交发现又被远程拒绝了
- 困惑了半天发现是字数不够或者忽略了一个很隐蔽的空白字符
以上还不能完全反映实际开发状况,有时候甚至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代码还没能提交上去,因此耽误研测效率。实在是想不明白搞这一出意义何在,反倒是会经常让人恼火,没人会回头去看以前的特性分支绑定了什么破玩意,陈旧的分支也会被删除,行云的产品在提本增笑这块算是玩明白了。我想应该是行云的人也有自己的KPI,没事那就得整点事出来,显得自己有在干活,好在自己的晋升大会上吹嘘自己做出了什么样的成就,参考现在国产APP里强行塞入的各种有的没的。不仅仅是行云,事实上内部系统处处充斥着很多没用且繁杂的程序,要你做很多无用记录,应用上线流程也是十分繁琐,填一堆破玩意还要多人点确认才能往下推进,然而除了开发测试的人以外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,基本上也是喊了就点,所谓人工卡点无非就是能够在出事的时候有人背锅罢了。
胆小怕事的老登们 #
有一次研发人员的误操作导致出了严重事故,由此收到了处罚,而让该名研发人员操作的人却屁事没有。这其实反应了沟嘀的事故定责追责问题。因为这事后来同事还教我如何撇清责任,毕竟一旦出事,或难自保。但也许这才是一个职场油条该有的样子,是成为一个老登的必经之路。是我不谙世道,不会巴结,不会拍马屁,不会见风使舵,相反我直男、我极简主义、我直击要害、我一视同仁。 这样的人不适合在现今的社会生存,古时候也一样,在我看了《朱元璋惩贪》之后以及待在沟嘀一年多的时间里体会更深。
陈旧的技术、稀缺的文档 #
记得一个架构师在一个线上技术交流会上说过
“京东的技术在整个行业里都算是落后的”
依托答辩技术老旧、老登保守,这是我对沟嘀当前技术栈和高级研发人员的评价,所谓“系统稳定性”也不过是老登们不思进取的借口。诚然,也有前面提到的大厂KPI通病存在,没人愿意干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事。在带厂,“能跑就行”早已深入人心。沟嘀开源就是个笑话,沟嘀和袋鼠在国内业界是开源数量最少的,沟嘀不是一个拥抱开源的公司(瞅瞅那代码质量能开源吗😓)。我也更倾向于使用开源的软件,然而我所经手系统的编程语言由于版本太低都已经失去了vscode开发插件的支持。而且沟嘀都夺少年了,居然连个远程开发/调试都满足不了,可见其基建的落后。这就直接造成了开发+部署的时间非常长,研测的效率暴降。一些新来的同事,不免困惑,然后是惊叹(这就是带厂)。我想办法突破此限制,曲线救国,走前还写了个教程,但早习惯了的老登们,根本不需要我这些有的没的。在跑路的时候,我本想把我那能大幅提升开发效率的开发容器移交给我的同事,然而他竟然是直接将我的开发容器给删了。
在职期间来了一个阿里的大佬,跟我们说在阿里也是
“也没文档,百度比内部文档还丰富”
离职交接的时候,因为我做的系统交给了同样也做过的人,而且都是技术人员看的,其实都不用讲多少与写太多,但就是要我像写给一个小白看一样写得非常详细。难道我作为一个新人入职的时候,就有这么详尽的文档?多少是舍本逐末了。
个人困境 #
以上其实都还能克服,影响我跑路的权重都是低的。更关键的原因在于,我干的活都是产品的业务需求,学习到的尽是沟嘀的东西而非通用能力,极少能用到额外的技术栈,成长严重受限。大型项目迭代了产品的需求几年了,所以里面的代码充斥的都是产品要求的业务逻辑,日常工作就是费好多时间梳理需求文档,然后调用别人的服务写业务逻辑,时间长了发现经常是重复劳动,对于我没有任何成长帮助,我自己都觉得成长性严重不足,脾气都变差了。我也跟领导说过了,说我想做做别的系统,让我有更多机会去练练,因为学了东西但没机会用上的话很快就忘了,但是领导只想让我继续干现在单调单一的活。业务不是技术,这个部门不适合我,我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,缺乏成长干得也不开心。
回首这一年,处处是失败。错误的决策导致进入了错误的团队,错误地过了转正也错误地接着混,哪怕早就发现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,也缺乏成长空间(其实客观原因是没钱),就这样一直拖着,不断内耗自己。我从来没把这里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,也实在是做不到,我只会想到我在为老板们的财富自由而奋斗。
我也曾想过自己微不足道的成长是否需要感激老东家提供的平台呢?劳动的本质就是用时间换取报酬,沟嘀白嫖了兄弟那么多加班时间,而时间失去了便不再拥有。我的产出,在我离职以后还在源源不断产生收益,那我感激沟嘀干嘛呢?我想更需要感谢的是我组里同是打工人的同事,特别是我的mentor,一直都很耐心地替我解答问题,真的对我帮助很大。最不喜欢的人就是技术leader,控制欲很强,老喜欢公开怼人,我的工作有时也会收到他阻碍。工作时候最烦的就是他艾特我,回家了还艾特就更讨厌了。
压死骆驼的稻草 #
沟嘀发起了外卖大战,消费者受益了,但秒送的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流量的飞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,有些以前的设计不适合现在的大流量场景了。很快硬件资源都被薅完了。既然硬件资源不够用,那大家就应该按需申请,可有人可不是这样想的,一次性申请远超当前流量的资源,至于非他负责的系统,管他呢,毕竟要是自己系统出问题那可是向他问责的。因为流量突发造成过大大小小多次事故,前面提到的事故就发生在这期间。为应对挑战,集团也是调来了多名高级别的大佬来负责系统稳定性的工作。也是这段时间,是我在职期间所见最人人自危的时候,整层楼的工作氛围都变得怪异起来,轮值是常态,工作群里充斥着各种繁冗的报备信息,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被拉长了,每个人的神经都紧绷着。再到后来更是规定每周仅有两天的上线窗口期,都是在流量低谷的凌晨。生产环境的操作也变成了凌晨审批,这意味着哪怕评估没有风险的简单操作,也必须在工位熬着直至凌晨,工作效率大打折扣。最折磨人的是,不是隔三差五来个压力测试,而是今天压测明天还来一次,每一次都很折腾人,因为几乎次次状况频出,原定压测开始时间可能要延后几个小时才开始。至于压测时间,那必然是深夜或凌晨了,也就是三四点钟才回去变得十分普遍。有一次轮到我跟压测,困得不行,大脑思考已经不清晰了,反应时间也显著长了很多。我实在是受不了这种压抑的工作氛围,以及加班对身体的摧残了。也就是这天,我拟好了跑路的说辞。而这一次,也成为了我加班时间最长的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:到家已是早晨七点钟。
人 #
在沟嘀任职的这点时间,成功把我塑造成了一个机械的生产机器,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罢。我实在是不想再把自己额外的时间花在不属于自己的公司了。尽管明知自己不喜欢,但还坚持留下的人,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:
- 被套牢的
- 舍不得五斗米的
“可是到别处就剩两斗了🥹”
扫一眼周围还在卖力的兄弟们,有的像人,有的像狗,有的又人又狗。
“别人喂狗,我被狗喂。”
裸辞后的我,如释重负,睡到自然醒,有空去思考更重要的人和事。后来遇到前同事,说我精神面貌都好了。😊